另一些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做任何事,都是为了纠结。
下面要说的,就是另一些人的故事。
学历最高的运动员
1908年夏天。
丹麦,哥本哈根。
一名足球运动员正在思考自己的前程。
23岁,是时候做个决定了。
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已经成为国奥队的中场核心。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哈那德率丹麦队17比1血洗法国队、斩获银牌、创造“丹麦童话”,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球星。
而我九游APP官网,作为丹麦最强俱乐部——哥本哈根AB队的主力门将,居然从未入选国家队,这简直是一种耻辱。
国家队大名单里怎能没有我?
教练说我什么都好,唯一的弱点是喜欢思考人生。
上次和德国米特韦达队踢友谊赛,对手竟敢趁我在门框上写数学公式的时候,用一脚远射偷袭,打断我的思路!
最后一刻不还是被我的闪电扑救解围?
要是后卫早点上去堵枪眼,那场踢完就可以交作业了。
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门将,还是成为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是一个问题。
我需要纠结一下。
不着急,纠结一下
这根门柱靠着真舒服……
上篇我们讲到(戳上篇真的可以看上一篇哦),100多年前,为了搞清光子究竟是波还是粒子,科学家们被一个貌似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弄到集体精分。
这个实验明白无误地说明,光子既可以是波,也可以是粒子。
至于它到底是什么,取决于你的观测姿势。
装摄像头观测光子的位置,它就变成粒子;不装摄像头,它就是波!
我们曾经天真地以为,无论用什么样的姿势看电视直播,都不可能影响球赛结果。可是在微观世界中,这个天经地义的常识好像并不成立。
这就是那么多高智商理工男懵逼的原因。
但是在玻尔看来,将宏观世界的经验常识套用到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上,纯属自寻烦恼。
通过常识,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光滑小球的物理属性;但是凭什么断定,组成这个小球的万亿亿亿个原子,也一定有着和小球完全相同的属性?
凭什么在微观世界中,原子、电子、光子,一定要遵循和宏观世界同样的物理法则?
一般人纠结的问题无非是:量子世界的物理法则为什么这么奇怪啊啊啊……
量子的世界,你不懂
只有天才,能够直截了当问出关键问题:
这些法则是什么?
严格来说,量子理论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创立的。但是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量子力学代言人”的话,我觉得非玻尔莫属。
因为当别人纠结的时候,他第一个想通了。
通过前面那些烧脑的实验,玻尔总结了量子世界的三大基本原则:
1.九游游戏中心态叠加原理
在量子世界,一切事物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状态(叠加态),各种可能性并存。
比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个光子可以同时处在左缝和右缝。
这种人类无法想象的叠加态,才是最普通不过的本质形态;而在我们看来“正常”的非黑即白,才是一种特例。
2.测不准原理
叠加态是不可能精确测量的。比如,精确测出了粒子的位置,但它的速度却永远测不准!
这并不是因为仪器精度不够高,其实,仪器再好都没用。这个不可能是被宇宙规律所禁锢的“不可能”,而非“有可能但目前做不到”。
3.观察者原理
虽然一切事物都是多种可能性的叠加,但是,我们永远看不到一个既左且右、又黑又白的量子物体。只要进行观测,必然看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结果。
至于到底看到哪个态则是随机的,其概率高低取决于叠加态中哪个态的成分居多。
这样一来,实验解释起来就轻松多啦:
“双缝干涉”实验的官方解释:
没装摄像头:光子在未观测的情况下处于“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叠加态,以50%的概率同时通过了左缝和右缝,形成干涉条纹;
装上摄像头:光子被观测后只能处于一个态,不能神奇地同时穿双缝啦,所以干涉条纹就消失了。
这就是目前量子力学教科书上的正统理论:哥本哈根解释。
终于,一切都有了答案。
吗?
因为完美解释了双缝干涉等灵异现象,玻尔一夜成名四面树敌。小伙伴们纷纷表示:这个理论不仅反直觉反人类,而且bug点很多!
四面树敌的下场
比如,没有观测时,光子是混沌中的叠加态;观测的一瞬间,光子就变成了单一的确定态。请问两种态是怎样无缝切换的?
按照玻尔的说法,观测的一瞬间,光子就随机蜕变成多种可能中的一种,还把这个过程取名叫“塌缩”。具体怎么个塌法,玻尔自己也说不清。
再比如,既然触发“塌缩”的前提是“观测”,那么谁能够成为合格的观察者呢?
科学家?人类?一切生命体?还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任何智慧形态?
众说纷纭之际,给玻尔带来致命一击的,是一只喵。
薛定谔的喵
10年前,正是薛老师,亲手写下了量子波动方程,与矩阵力学、路径积分一起,被后人并称为量子力学的三大基石。
10年后的1935年,对“哥本哈根解释”的群起而攻之,薛老师打响了第一炮。
宿命。
当时,几乎所有人觉得“叠加态”是个纯属YY的玩意,却没人能真正驳倒玻尔和他的哥本哈根学派。
因为,“态叠加”、“测不准”、“观察者”,无论这三大原理违和感多么强,都被玻尔视作量子世界不可挑战的公理。
所谓公理,就像“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牛顿力学三定律一样,是无法、也无需证明的宇宙基本大法。
在玻尔看来,物理学家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找规律,而不是去质问上帝:“你为什么要把宇宙设计成酱紫?”
而且,凭什么微观世界的宇宙法则,一定要和宏观世界的生活经验相符呢?
无懈可击的玻尔之盾,也只有金枪不倒的薛定谔之矛能够与之一战。
“薛定谔的猫”,就是薛老师用来挑战玻尔的头脑实验。
以下实验纯属想象+推理,没有任何无辜的喵因此被害
把一只猫关在封闭的箱子里。
和猫同处一室的还有个自动化装置,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
如果原子核衰变,就会激发α射线->射线触发开关->开关启动锤子->锤子落下->打破毒药瓶,于是猫当场毙命。
在这个邪恶的连环机关中,猫的死活直接取决于原子是否衰变;然而,具体什么时候衰变是无法精确预测的随机事件。只要不打开盒子看,我们永远没法确定,猫此时此刻到底是死是活。
刑具准备完毕,现在,薛老师对玻尔的拷问开始:
1、原子啊、衰变啊、射线啊,这些都属于你们整天研究的“微观世界”,自然得符合量子三大定律,没错吧?
2、按照玻尔你自己的说法,在没打开盒子观测之前,这个原子处于“衰变”+“没衰变”的叠加态,没错吧?
3、既然猫的死活取决于原子是否衰变,而原子又处于“衰/不衰”的叠加态,那是不是意味着,猫也处在“死/没死”的叠加态?
原子衰变 = 死猫
原子没衰变 = 活猫
叠加态原子 = 叠加态的猫
所以,按照哥本哈根解释,箱中之猫是不死不活、又死又活的混沌之猫,直到开箱那一刻才瞬间“塌缩”成一只死猫或者活猫?
ALIVE还是DEAD,这是个问题
薛老师的逻辑,其实就是反证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先假装你是完全正确的,然后顺着你的说法推理啊推理,直到推出一个荒谬透顶的结论——
那只能说明你从一开始就错了!
薛老师好厉害,收了我吧
至于为什么要放进一只猫,这又是薛老师的高明之处。
以前大家研究原子、光子,总觉得那是与日常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无论量子多么诡异,我们总可以安慰自己说:微观世界的规律,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物体。
科学家们做完精分的实验,就能回归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正常生活。
现在,薛老师把微观的粒子和宏观的猫绑在一起,要么你承认叠加态什么的都是YY,要么你承认猫是不死不活的叠加态——别纠结,二选一。
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如果打开箱子看到一只死猫,那说明猫早就死了,而不是开箱的瞬间才死的——只不过它被毒死的时候,你装作没听到惨叫声而已。
别跑啊,玻尔,还有几句话咱好好唠唠。
你的理论告诉我们,猫在被观测前是不死不活的;那么,如果把你关进一个密室,你不也变成不死不活了吗?
或者,在密室中的你看来,全世界的人都是不死不活的僵尸态?还是说,地球和太阳是否存在,都变成不确定的了?
薛老师的猫,本意是想让玻尔下不了台;万万没想到,结果却引发了唯心、唯物主义的大辩论。
哲学家们突然发现,终于有机会以砖家的身份,来对科学界说三道四了。
我思故我在
400年前,一个法国大叔的思考,奠定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假设世间一切都是幻觉。所谓人生,也许只是我们的大脑在黑客帝国的AI里做的一个梦,说不定身体正插满管子泡在培养皿中。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切都可能是幻觉,那么,还有没有绝对不是幻觉的东西呢?
有。
唯一不可能是幻觉的,只有“我们正在YY世界是不是幻觉”这件事。
我在思考,至少说明我还是个东西。
其实,唯心主义并不是“我想要什么存在它就存在”,而是“只有我的意识(心)无可置疑,世界却可能是幻觉”。
所以,如果你认真看那些唯心主义哲学大师的著作,会发现非但不扯蛋,反而逻辑严密得令人发指。
而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则是“我在故我思”:
世界肯定不是幻觉,不过每个人都把自己版本的幻觉当作客观世界的真相。但是,只要我们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伟大指引下,持续发展先进生产力,终有一天可以破除幻觉逼近真相的。
到底哪一个世界观才对呢?
由于唯物主义者无法证明这个世界一定不可能是黑客帝国,而唯心主义者也拿不出这个世界一定就是黑客帝国的确凿证据,所以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直到唯心主义者们听说了量子力学。
你造吗?
主张“心外无物”的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早在500年前就发明了量子力学!
王大师的另一句名言“知行合一”启发了400年后的一位粉丝:陶行知
王阳明与友人同游南镇,友人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答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未看此花时,花的存在是不确定的叠加态;起心动念的一刹,花才会从不确定态塌缩为确定态,你观察的世界因此呈现。
意识与物质互为因果,无法割裂。量子力学的“观测导致塌缩”,就是唯心主义的铁证!
所以,在某个神奇的东方国度,在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谁要是胆敢研究量子力学,后果很严重。
摘自《三体》,情节纯属刘慈欣虚构;如有雷同,绝非巧合
然而,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意识决定观测结果”这个名声在外的量子黑科技,其实是道听途说导致的误会。
回到双缝干涉实验,如果科学家故意不观测实验结果,而是用机器自动记录;去掉人类的“意识”干扰,是不是量子态就不会塌缩了?
再比如,做实验时突然飞过一只苍蝇,在它的N只复眼注视下,光子的叠加态会因此而塌缩吗?(你以为苍蝇就没有意识吗?)
结果,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屏幕结果是代表波动的斑马线还是代表粒子的两道杠,只与实验设备的设置有关,和谁来观测、是否观测无关。只要实验中双缝全开,哪怕有一亿双眼睛盯着,看见的仍然是未塌缩的叠加态光子产生的干涉条纹。
现在看来,比玻尔那句毁人不倦的“观察导致塌缩”更准确的表述是:
只要微观粒子处于“可能被精确测量”的环境下,它就会自动塌缩,并不需要等待“观察者”就位。
所以归根到底,量子实验仍然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不过,我们无法精确测量,只能用概率分布来计算这个客观世界。
硬报纸小编可以自豪地告诉你:我从来也没信过黑客帝国之类的唯心主义鬼话!
如果世界真是个Matrix,我为什么不能像基努里维斯一样,上天入地、手挡子弹、单挑黑衣人军团,为什么我连用意念掰弯一把勺子都做不到?
你们说努哥有主角光环,那好,看看这个被努哥一巴掌拍死的叛徒,为什么每天在Matrix的壕饭店里戴着链子吃着法餐?
对于努哥、墨菲斯、崔妮蒂等一帮利用系统bug蓄意制造混乱的反**武装团伙,黑客帝国非但没有一个重启把他们统统和谐掉,反而还单独给他们开了一个叫“锡安”的副本,让这些欲求不满的Hardcore用户在壮烈的锡安保卫战中圆了自己的英雄梦。
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用户体验至上的精神!
最令我震惊的是,像这样一款以用户为上帝的VR沉浸式网游,居然还是永久免费的!
不需要用户花钱拼装备却天天有福利,不需要码农加班改bug却从来不蓝屏,不需要投资人烧钱却持续运营了几百年——连服务器电费都不收,就能让全世界每个人躺着玩一辈子,临了捐赠遗体发个电就算两清了?!
良心之作啊!
那么,对于每天在现实生活中苦逼的你我来说,有谁享受过这种体验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至今都是一只
眼见为实
薛定谔猫真的存在吗?
一开始,包括薛老师和玻尔本人在内,没有人相信世界上真会有不死不活、既死又活的猫。
可是不久之后,科学家们惊恐地发现,这件看似显然的事,居然没法证伪(证明猫不是叠加态)。
我,还能以不死不活的姿势存在?
按理说,猫到底是不是叠加态,做个实验不就明白了?可惜,这个实验至今做不出来——毕竟,我们没法让猫产生干涉条纹啊!
证伪不行,证实的方法倒是有一个:把这只猫造出来。
令人细思恐极的是,我们已经做到了。
1996年,美国人梦露(男的)用单个铍离子制成 “薛定谔猫态”并拍下了快照,发现铍离子在第一个位置处于自旋向上的状态,而同时又在第二个位置自旋向下,而这两个状态相距80纳米之遥!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亲眼“看”到活生生的量子叠加现象。
不过,这毕竟只是单个离子,和猫相比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2004年,潘建伟团队首次实现了多光子的薛定谔猫态。虽然这只猫的身材依旧苗条——浑身上下只有5个光子,但还是令玻尔的信徒信心大增。
潘建伟(图片中间)的团队
这说明,从单个微观粒子到严格意义上的薛猫(宏观量子叠加态),也许只是量变而非质变。它被亲切地称为:薛定谔的小猫。
如果继续增加粒子数量,是不是能把小喵慢慢喂肥成大喵呢?
然而现实很残酷:目前薛猫的最高纪录,仍然是潘建伟2012年实现的8光子叠加态。为了增加区区3个光子,用了整整8年时间。
可想而知,要让猫身上亿亿亿亿个原子同时处于量子叠加态,绝非易事。
在乐观者看来,这不过是暂时的技术困难,假以时日迟早会攻克;但也有人认为,量子世界与宏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道天然的结界,像猫一样大的宏观叠加态,也许是这个宇宙明令禁止的。
有朝一日,能不能造出一只眼见为实的大喵?
至少现在,我们还不知道。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即使是小喵,也蕴含着无比惊人的能量。
正是这些几个光子组成的
量子纠缠态
开启了宇宙的洪荒之力
敬请期待:
硬报纸解密量子卫星
三部曲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 已经多次购买了,一如既往的好,值得信赖的商家。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